解说:2005年10月17日,这天是盐池县高沙窝镇的集市贸易,和往常一样,南场村的顾王业老汉早早起来,开着自家的三轮车到镇上卖羊。还不到中午,老汉就卖掉了两只羊羔。今年56岁的顾王业是养羊的老把势了,可是,暖棚育肥养殖的好收入还是让他心里了开了花。过去,养了大半辈子的滩羊,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活钱,现在可不一样了。
(同期声) 顾王业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
解说:舍饲养殖让顾王业和村里人都尝到了增收的甜头。封山禁牧以来,盐池县高沙窝镇施记圈村建起了117座标准化养殖暖棚,全村年出栏滩羊3800只。乡亲们都说,这是村支部办的一件大好事。
九月是丰收的季节,施记圈自然村的李天锋在辣椒地里忙的不亦乐乎。去年,当村上引种新品种保加利亚辣椒时,种惯了大田粮食的李天锋还是转不过脑筋。经过村支部委员耐心的思想工作,他种植了两亩保椒,仅仅几个月时间,一亩地纯收入就超过一千元。
(同期声) 李天锋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
解说:在顾王业和李天峰的眼里,过去的村支部可不是这个样子,拿他们话说,就是山羊搭牛皮——两张皮。高沙窝镇施记圈村虽然地方偏僻,但交通便利,又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。长期以来,由于村两委班子涣散,农村党员一般散沙,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,是挂上号的后进村。
2004年,自治区党委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到后进村挂职锻炼,镇党委组织干事任海明选派到施记圈村担任党支部书记。在当年11月的村支部换届选举中,任海明以全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。新支部班子的建立,特别是村支部“一把手”的选配,为后进村的整顿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。
(同期声) 任海明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党支部书记
解说:施记圈村有水浇地518亩,草原面积17.8万亩,人均接近200亩,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新成立的党支部积极跑项目,争取资金,打井,打窖,建标准化养殖暖棚,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0%以上。
(同期声) 顾立业 高沙窝镇施记圈南场村村民
解说:施记圈村在水地上做文章,大力调整种植结构,走压粮扩经扩饲的路子,通过与县农业局联系,积极引种保加利亚辣椒220亩,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30元。
(同期声) 李天锋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
解说:整顿后进村,不但要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还要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“领头雁”。由于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甘草,村支部以党员示范户为龙头,成立了中药材协会,采取支部引领,协会运作,农户参与的方式,把药材种植这一特色产业作大作强。作为村支部有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,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能不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能不能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。仅两年来,村支部通过实施药材和林业项目,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两万元,不但摘掉了“空壳村”的帽子,还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时、好事,受到群众的好评。
(同期声)任海明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党支部书记
解说:路平了,房子新了,老百姓的腰包鼓了,这些变化使施记圈村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。仅仅不到两年时间,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0元,全村有科技示范户50多户,40%的农户达到了“十星级”文明户标准。
(同期声) 顾建平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
(同期声) 周庆辉 盐池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
发展农村经济,增加农民收入,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只有抓住这一点,才能把握农村工作的“牛鼻子”和农民群众的根本愿望,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。
过渡 再出片名 改变
解说:王乐井乡孙家楼村过去也是一个有名的后进村,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,群众都说,修通致富路,种上旱三田,成立了集市贸易,这三件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。
孙家楼村原来有一条简易村道,由于年久失修,道路坑坑洼洼,遇上雨雪天气难以行走。 换届后的村支部和村委会多方争取资金,修通了7.2公里的柏油路,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问题。路修通了,村上因势利导,及时成立了集市贸易,解决了当地村民的买难和卖难问题。
(同期声) 王乐井乡孙家楼村村民
解说:孙家楼村人口多,土地资源少,农业生产条件差。2003年1月,年仅28岁的石海涛被组织选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。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,石海涛深知在基层工作必须始终要依靠群众,每一项工作必须体现群众的愿望。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,支部确立了“班子引导,项目带动,强化基础,理顺民心”的工作思路。村上从强化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,争取水利部门支持,建设保水保肥的“旱作三田”1640亩,解决了火庄子农户用电问题。今年,村上针对当地草原面积大,群众养殖积极性高的实际,村党支部协调金融部门贷款,帮助王记圈自然村农民建设综合养殖园区。
(同期声) 陈贵 养殖户
解说:养殖园区建成后,可饲养生猪1000多头,肉牛80多头,年可实现纯收入60多万元。
(同期声) 王宏 孙家楼王记圈村村长
解说:孙家楼村具有种植枣树的优越自然条件,当地群众有种植庭院枣树的经验和传统,产出的红枣汁甜,肉厚,产量高。瞄准这一优势,村上引导农民种植红枣,发展红枣种植基地400亩。利用当地拧条面积大的有利条件,村上争取县计委扶持,投资15万元建立了拧条加工厂。
(同期声) 石海涛 王乐井乡孙家楼村党支部书记
解说:在新一届村支部的努力下,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上,摘掉了“空壳村”的帽子。
新换届的村党支部还以“加强阵地建设,转变支部面貌”为目的,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。孙家楼原有村部离居民点较远,村上争取三万元资金对村部进行了搬迁维修,并新建了两个自然村的党小组活动室,成立了党小组,解决了部分老党员行动不便,参加组织生活困难的问题 。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“十六字”方针,把一批年轻有为,头脑精明,致富能力强的青年农民吸纳进了党组织,为党员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。在新一轮“三级联创”活动中,村支部被率先评为“五好”村党支部,孙家楼村同时被授予县级“文明村”称号。
(同期声) 石海涛 王乐井乡孙家楼村党支部书记
(同期声) 惠 奎 孙家楼村村民
解说:一年一小步,三年大变化,在新党支部带领下,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。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3年的1300元提高到1700元。
“富不富,看支部;强不强,看班长”。近年来,盐池县委审时度势,以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为目标,切实加强村党组织书记、村级班子和农村党员“三支队伍”建设,着力提升发展能力和富民本领,以“核心强”带动“班子强”,以“班子强”带动“队伍强”。
(同期声) 杨志有 盐池县委副书记
近两年来,我们运用倒排队的方式在全县确定了18个后进村党支部,并采取了“县领导联系到村、部门项目帮扶到村、乡党委责任落实到村、组织部跟踪考核到村”的办法,分类指导、对症下药、集中整理、限期转化,使后进村党支部工作在短期内明显改进,出现了干部风正、党员气顺、群众劲足的局面。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,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,这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。
解说: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, 使全镇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, 推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,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