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步入该县思恩镇陈双村的城北移民场,洛阳镇永权村的东财移民场、明伦镇豪洞村的东豪移民场……看到那鳞次栉比的楼房,部分装修别致的民居,摩托、空调、彩电、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开始走进普通农家的时候,你敢想象这是二十多年前还为“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”而发愁的大石山区异地安置移民创造的奇迹吗?由此,你是否以为异地安置移民生活都已达到小康水平?不!这只是个别移民场发展的缩影。
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,总面积46万公顷,其中:耕地面积2.47万公顷,下辖11个乡镇1个民族乡,总人口40.5万人,集“少、边、山、穷、灾”为一体,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。2002年,被国家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。从上世纪80年末代以来,先后安置东兰、大化、都安和县内大石山区移民6万多人,是广西异地安置大县。2009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多元,人均有粮400多公斤。
从上世纪80年末代以来,环江县异地安置扶贫开发经历了探索、试点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。1989年春,环江县创办了广西的第一个县内移民场——平原扶贫李果场,拉开了扶贫开发探索的序幕; 1993年,以地区党委、行署与环江县共同创办广西第一个跨县异地安置场-大安林果场为标志,环江县安置异地安置扶贫开发步入试点阶段,安置了都安400户移民。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宾、区政府原主席韦纯束、区党委原书记赵富林、区政府原副主席韦继松等领导到环江视察、指导;原地委书记奉恒高、行署专员李纪恒等领导亲临环江移民场后,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;罗城、东兰等9个县领导也纷纷到环江参观取经。实践证明,实施移民异地安置扶贫开发新路子是成功的。1996年,全区异地安置工作会议在环江召开,时任环江县委书记黄克、县长谭三川提出,环江县划出30万亩荒坡,作为地区内跨县异地安置开发区,乐意把都安、大化、东兰等3县6万贫困人口安置在环江县。随着区、地两级将异地安置项目放在环江实施,环江县异地安置扶贫开发踏上全面实施的征程。
截至目前,环江县共安置县内外移民共29个居民点,总户数14029户,总人口66470人。征用土地38万多亩,已开发31万多亩,主要分布在8个乡镇中的50个行政村。
20多年的探索,20多年的跋涉,大石山区的移民逐渐步入脱贫致富的阳关道。2009年,移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100多元,基本上实现了“户户达到温饱”的目标,解决了河池6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。但是,环江并不满足于扶贫工作阶段性的胜利,坚持按照高标准、高规格要求:“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规格、统一建设”。对靠近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移民点,均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……如今,所有的移民安置点都实现了通路、通电、通电话、通广播电视,大部分移民点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,有安全的饮用水……使移民彻底告别了“交通靠走、通讯靠吼、治安靠狗”的与世隔绝的恶劣环境,逐渐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当中。与此同时,扶贫开发还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变,例如:人力资源的潜力和分配得到释放与合理配置;闲置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,移民的姻婚圈得到了改善和扩大……随着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,还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——1.98亿元的扶贫资金投入,激活了当地建材、建筑、运输等行业,增加了税收和就业机会,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、发展区域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环江县的异地安置工作,成绩是突出的,成效是显著的,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。2007年11月,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到环江考察后,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并提出,下一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巩固异地安置扶贫成果,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。
环江县的异地安置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,由此不断引发新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,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很有大差距。
争夺资源 纠纷频发
随着人口的增多,资源的争夺成为必然。移民安置场点与周边村屯资源的争夺,主要是由于水事、土地、山林权益冲突界而引发,“三大纠纷”的频发和恶化,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增加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年来,这类群体性上访案件高达60多起,调解工作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,维稳工作成为了环江县的头等大事!
衣长袖短 足襟见肘
环江县自从接收外县移民6万多人后,给环江的计生、治安、文教、卫生、农村低保、贫困户、五保户、残疾户等方面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,由此而增加的县、乡、村三级干部500余人,县财政每年仅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就须增加1215万多元。这对财政极为紧张的环江县来说,尤如雪上加霜,可谓不堪重负!
投入不足 发展滞后
路是致富的基础。当年,大部分安置点的道路造价每公里仅为1万到2万元,由于建设标准低,目前,多处路段已严重损毁,晴雨通车没有保障,行路难问题十分突出。如今,当年所建的道路,已不适应现阶段农业产业开发的需要,特别是运输车辆进不到耕作区,农产品需要肩挑背驮几公里才能装车拉运,如此传统的劳作,不仅增加劳动强度,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。近年来,有不少移民点因为道路不畅,造成大量甘蔗霉烂地头,损失惨重,极大挫伤了移民的生产积极性,严重制约了移民经济的发展!
水是生命的源泉。由于移民到来后大量开荒种植,原始植被受到严重破坏,安置点及周边生态不断恶化,致使部分水源流细如丝或干涸枯竭;加上当年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,不少饮水工程的水池容量和输供水管管径太小,移民大量饲养家禽家畜后,极其有限的供水资源难以满足人畜饮用。
安居是乐业的前提,乐业是发展的根本。目前,移民还有40%的农户仍然居住在当初进场修建的简易住房里,有的移民户房子因盖着的石棉瓦破烂后无钱翻新,只能搭建茅草房以解燃眉之急,另外,人畜同居现象也屡见不鲜。这一情况,长美乡的财美、浩宇、东联、东三,明伦乡的阳剑、后塘、金华、文龙、臣龙,大安乡的安居、安乐、安业、安仁等移民点尤为严重。移民不能安居,哪来的乐业?!没有乐业,哪来的发展?
钱不是万能,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。许多移民的产业没有没有调优和形成规模,“养猪为过年、养牛为种田、养鸡为油盐”的传统生产模式还相当普遍,大多数移民仅以种植木薯、玉米、甘蔗、饲养几头猪和几只鸡鸭等无规模且低效益的产业为主导产业,农业难增效、农民难增收。在市场经济的今天,农业产业只有做到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转”才能增效增收。然而,移民普遍缺乏发展资金、发展本领、发展信息,因此加大资金、技术、信息扶持力度十分必要。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多年来,移民学生升学难问题和移民看病取药难问题,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。教育方面:全县51所移民学校中,有教学楼的仅23所,60%以上的学校没有活动场所,所有学校均没有图书室、仪器室、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,甚至有的连厕所都没有。由于宿舍紧缺,很多教师只好走教。加上不少移民外出打工,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管教,辍学不学现象严重,早恋早婚不断滋生。
卫生是健康的保证,健康是发展的资本。目前,大部分移民场(或所在村)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最低标准,移民看病、取药难问题没得到很好解决!因病致贫,因病返贫事例不胜枚举。
环江异地安置存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,主要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。再不解决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,势必影响到当地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,极有可能出现第二次大搬迁。据统计,环江移民人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仅为1225元,与现在易地安置项目人均投入的无偿资金6500元相比悬殊巨大,与库区移民项目人均投入的数万元相比更是天壤之别。经预算,异地安置移民如要达到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水平,国家还需投入5至6亿元巩固完善基础设施和扶持产业发展。
环江,以它博大的胸怀,为解决河池市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成为全区异地安置扶贫开发工作的蓝本!巩固发展这一扶贫开发成果意义重大。
大石山区的移民,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,来自不同的民族,但他们却怀着同样的希望,怀着同样的梦想——安居乐业图发展,脱贫致富奔小康。如今他们面临的上述困境,光靠移民自身和安置地政府的努力是难以解决的。希望上级党委政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,使广大移民群众安居乐业,真正实现环江的全面和谐发展!